汉武帝的后宫中,能够成为诗词中频繁出现的名字,或成为小说中的女主角,最多的应该是他的第一任皇后,陈阿娇。她的名字一直在后世文人的笔端流转,成为许多作品的灵感源泉。这也让人不禁生疑:在众多风华绝代的后妃中,像卫子夫那样带来了卫青和霍去病、倾国倾城的李夫人、甚至以“子贵母死”而为人津津乐道的钩弋夫人,陈阿娇到底凭什么这么突出呢?
如果将目光转向西汉历史上其他的皇后,比方说女主临朝的吕后、与汉武帝同样情深的许平君,甚至以身形柔弱却情深意长的赵飞燕,陈阿娇似乎没有太多显赫之处。为何她会被后世的文人和小说家如此青睐,赋予她无数的诗词佳句,并将她塑造成小说中的女主角?
要解开这个谜团,我们得从陈阿娇的一生谈起。
论出身,陈阿娇无疑是赫赫有名的贵族后代。她是汉文帝的外孙女,馆陶公主的独生女,是汉武帝刘彻的表妹或表姐,历史上对于他们之间的婚姻,更是既有亲情的牵引,也有政治联姻的成分。值得注意的是,卫子夫的嫁妆是卫青和霍去病,显得格外耀眼。但陈阿娇的“嫁妆”是什么呢?是皇位,是她成为汉武帝后宫的关键人物。
展开剩余84%据史料记载,陈阿娇的母亲,馆陶公主,曾多次向汉景帝进献美人。她的这一行为,引起了当时太子刘荣母亲栗姬的不满,最终导致刘荣未能如愿继位。馆陶公主并未因此放弃,转而把目光瞄准了刘彻——汉景帝的庶长子。馆陶公主将年仅七岁的刘彻抱在怀中,问道:“你愿意娶媳妇吗?”刘彻天真地答道:“愿意。”接着,她指着身边的宫女们问他:“那你可愿意娶她们?”刘彻毫不犹豫地摇头表示不满意。最后,馆陶公主指向自己的女儿陈阿娇:“那阿娇呢?”刘彻立刻笑容满面,说:“我愿意!若我能娶到阿娇,一定会为她建一座金屋。”
这就是“金屋藏娇”成语的来源。虽然陈阿娇本应是明媒正娶的皇后,而“金屋藏娇”一词本应是形容皇帝宠爱自己的正妻,后来却被用来描述“宠妃”一事,若陈阿娇得知这一用法,恐怕会觉得又哭又笑。
当然,馆陶公主和刘彻之间的对话来源于《汉武故事》,这并非正史,所以其真实性有待考证。至于陈阿娇这个名字,同样是来自这一部作品,虽然无法考证其真实性,但这名字却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历史称呼,大家也没有异议。
随后的事情便源自于史记和汉书的记载。馆陶公主与刘彻的母亲王夫人联合,共同策划,让汉景帝废除太子刘荣的身份,最终刘彻得以继位,成为了汉武帝,而陈阿娇也成了大汉的皇后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看,汉武帝能够登基,馆陶公主功不可没。所以说陈阿娇的“嫁妆”是皇位,绝不为过。
刚开始,陈阿娇和汉武帝的感情尚算和谐,史书记载她“擅宠”,即深得宠爱。可是,随着汉武帝权力的稳固,馆陶公主的势力也逐渐让汉武帝感到不适。此时,陈阿娇脾气娇纵,无法容忍汉武帝身边有其他女子。更致命的是,她多年未能为汉武帝生育儿子,这让本就渴望有继承人的汉武帝感到愈加焦虑。
就在这时,卫子夫因其歌喉动人被汉武帝宠爱,迅速怀孕。陈阿娇妒火中烧,但她却没有直接与卫子夫对抗,而是指使母亲馆陶公主抓捕卫青——卫子夫的兄长,并欲加害于他。这一事件被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及时揭发,向汉武帝报告。由此,汉武帝对陈阿娇的厌倦愈加深重,专宠卫子夫,而陈阿娇的地位也日益岌岌可危。
然而,陈阿娇的最大靠山——太皇太后窦漪房,仍然在世。她的母亲馆陶公主是窦漪房唯一的女儿,这让陈阿娇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庇护。尽管卫子夫连续生下多个女儿,陈阿娇的皇后之位暂时未受到威胁。然而,窦漪房去世后,陈阿娇的地位变得更加脆弱。
为了挽回汉武帝的心,陈阿娇使用了巫蛊之术,这是汉朝的禁忌之一。汉武帝得知后,展开调查,最后牵连了数百人并处决了她们。尽管陈阿娇在后宫失宠,汉武帝并未对她置之不理,毕竟她是自己的表妹,且母亲馆陶公主曾助他登基。最终,汉武帝废除陈阿娇的皇后身份,但未将她彻底贬黜,而是将她软禁在长门宫,并保证她的日常待遇和皇后无异。
至于陈阿娇在长门宫的生活,史记和汉书并未详细记载。我们只知道,她被废除后的两年,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了第一个儿子,并因此被封为皇后,卫氏家族的权势开始崛起。多年后,馆陶公主去世,陈阿娇也随之去世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昭明文选》中收录了一篇《长门赋》,据说是司马相如为陈阿娇所作。根据序言,陈阿娇在被废之后,花费百金请司马相如为她作赋。这篇赋以其婉转的哀怨打动了汉武帝,使得陈阿娇重新获得了一定的宠爱。虽然这一故事的真伪至今难以考证,但《长门赋》对后世影响深远,它不仅开创了“宫怨”题材的先河,也为后代文学留下了丰厚的遗产。
这篇赋使得陈阿娇成为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典型人物,其典故“千金买赋”也逐渐被后人传颂。而与她相关的“金屋藏娇”与“长门怨”更是成为了诗词中经常引用的经典名句。
总体来看,陈阿娇的一生虽然并不平凡,但相比起其他更为跌宕起伏的后妃,她的经历更具传奇色彩。尤其是在汉武帝的后宫中,卫子夫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,可谓远比陈阿娇更加曲折。
那么,为何陈阿娇会如此受文人和小说家青睐呢?我认为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首先,陈阿娇成为文学史中的重要人物,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《长门赋》,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。司马相如的《长门赋》被誉为“宫怨诗”的开山之作,其在后代文学中影响深远。
其次,陈阿娇所代表的“宫怨”典故成为了后世诗词创作中的常见题材,许多诗人喜欢以她的遭遇为借鉴,化用“金屋藏娇”、“长门怨”等典故来表达情感。这些诗词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,也使得陈阿娇成为诗词中的常客。
最后,小说作者们之所以钟爱陈阿娇,主要是因为她的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空间。相比于卫子夫那样的圆满人生,陈阿娇的命运更为复杂,且充满了可塑性。小说作者可以通过改变历史情节,打造出她不同的结局
发布于:天津市融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